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我成了老朱儿子! > 第57章 被朱肃质疑人生的老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7章 被朱肃质疑人生的老朱

\"哼!差点被五小子这个叛逆哄骗过去,他也是这么说的,是史书上的记载。\"

\"我就说嘛!我怎么可能杀害徐达呢?\"

\"可恶!\"

说到这里,老朱满脸愤怒与杀意:\"这混账,我要找出是谁写的史书,竟敢这样诋毁我。\"

\"要是让我找到,我一定要让他的九族都付出代价。\"

\"但是!\"

下一刻,老朱愣住了,随即说道:\"如果一切如五小子前世发生,妹妹去世,乖孙子和标儿也离开我,我...我是否有可能对徐达下手呢?\"

老朱深知自己的性情,一旦怒火中烧,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若马皇后在,还能劝住他。

可马皇后不在,老朱明白,世上恐怕无人能阻止他。

如果雄英和标儿也离世,老朱不敢想象自己会变成怎样。

而且,据五小子所说,之后他选择了朱允炆作为皇位继承人。

为了确保皇权不受威胁,他是否会清除这些开国功臣呢?老朱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朱允炆根基不深,尤其在武将中几乎无人支持。

一旦朱允炆即位,若无法掌控这些武将,麻烦就大了。

所以!

在此之前,老朱必定会为朱允炆扫清障碍,让他能顺利登基。

\"嘶!\"

想到这里,老朱倒吸一口凉气,如果真是那种情况,自己会不会对徐达下手呢?

就像五小子日记里写的那样,送他徐达一只烧鹅?

徐达最爱吃的就是烧鹅!

这一点,老朱心里很清楚,但徐达现在的状况根本不能吃烧鹅,烧鹅是发物,一口下去可能会诱发背疮。

\"不...不可能的!\"

老朱连连摇头:\"我怎么可能会杀害徐达?他是我最好的兄弟,绝不会的。\"

这一刻,朱老心头不由得一阵波动。

\"哼!\"

\"全怪五儿这个不肖子,用诡计误导我,真是个混账。\"朱老愤慨地责备,把一切过错都归咎于朱肃。

\"呵呵,目前仅列举了朱老的三大糊涂事,就已经够惊人了,若他知道,恐怕心态都要崩溃吧!\"

\"下面要说的是朱老的第四桩蠢举。\"

\"重启殉葬之法。\"

\"唉!真不明白,朱老怎么会做出如此不明智的决定?殉葬制度自古以来就遭受无数非议。\"

\"秦始皇费尽周折废止了殉葬,用陶俑替代活人陪葬。\"

\"他倒好,又恢复了这制度,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给自己留下这么大的污点,再怎么洗也洗不净啊!难怪后来有人称他为暴君,这事儿做得的确有点暴君的作风。\"

\"唉!\"

\"如果朱老还有类似的想法,我得设法救出那些殉葬的人,不能再让咱朱家蒙受恶名了。\"

\"这...这!\"

朱老看到这里,猛然一惊,不禁倒吸一口冷气,问:\"殉葬真的会遗臭万年吗?会让我成为后人口中的暴君,无法辩驳吗?\"

\"这...这!\"

朱老真的有些慌乱,他对名誉格外在意,尤其是后人的评价。

尽管他尚未发布这个法令,但他确实考虑过,死后让宫中的侍女和太监一同陪葬。

\"既然殉葬不行,那我也效仿秦始皇,用陶俑代替吧!\"

\"哼!还算你这个逆子言之有理。\"朱老心有余悸地说,如果被后人冠以暴君之名,他实在难以接受。

在朱老眼中,他定然是超越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的英明君主。

\"至于废除丞相制度,也算朱老的一大失误。\"

\"朱老的初衷是为了巩固皇权,确保世上再无威胁皇权的存在,却不知此举大错特错。\"

\"皇权与相权历来相得益彰。\"

\"没有了丞相,皇帝的权力固然增强,将整个皇朝大权独揽,但也极其危险。\"

\"万一遇到昏君怎么办?\"

\"朱老不会真以为咱朱家代代都能出明君吧?他想多了,无论哪个朝代,都不可能每代都是明君,必然会有昏君出现。\"

\"况且,全部的权力集中于帝王一身,无论巨细,皆由他裁决,岂非过于劳累乎?\"

\"标兄英年早逝,其因复杂,惧老朱者有之,承其业债者有之,劳心过度者亦有之。\"

\"唉!终究,老朱未能胜任矣!\"

\"即便废丞相,皇权便能固若金汤乎?\"

\"非必然也!\"

\"吏部尚书,六部之首,或可揽权;握兵权之大将军,亦有篡位可能。老朱岂非欲废六部,解将军之职乎?\"

\"千年沿袭之规制,虽瑕疵颇多。\"

\"然丞相之设,实非败笔。\"

\"此...此!\"

老朱愕然,低语:\"莫非吾废丞相之举,确属谬误?哼!吾不信邪,此番定要罢黜胡惟庸,废除此丞相之位。\"

\"吾倒要瞧瞧,五弟之言是正,还是吾之所行是正。\"

\"虽尔创之大明胜于吾,吾仍坚信,丞相之位必须废。逆子,拭目以待,吾方为正确。\"

此刻,老朱内心坚定,深信己决策无误。

\"最后一大愚行,便是制定种性户籍,实乃愚不可及!老朱竟未预见此制之潜在危机。\"

\"此制定人之身份,农者世世为农,匠者代代为匠,军者子孙皆军。\"

\"如此固化阶级,视百姓为牛马,使阶级冲突随岁月累积,终酿大祸。\"

\"一旦矛盾爆发,其后果不堪设想。\"

\"特别是军户制度,其中潜藏的危机难以估量。\"

\"甚至可能是亡国之策,老朱何以至此,令人费解。\"

\"一策亡国已足显昏庸,老朱竟设多策,谁愿永为农工,不思晋升?\"

\"按理,老朱出身农家,不应犯此幼稚之错!\"

\"然而,你偏偏铸此大错,我该如何评价你呢?\"

\"老朱,你背弃了初心!\"

\"不觉间,已写下如此多,今日就此为止吧!\"

\"此...此!\"

\"吾...吾!\"

读到朱肃日记倒数第二行,老朱顿时怔住,许久无法回神,自语:\"难道此制真有误,我真的背离了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