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子的车架在德化门前停下。

谢周生和太子一前一后出来。

侯在旁边等着拜见太子的官员看到谢周生脸上的擦伤,有些惊讶:“殿下、谢郎中,你们这是……”

谢周生赫然道:“下官不小心摔在殿下的马车上,殿下宽仁,不仅无有怪罪还稍带了下官一路。”

“原来如此啊。”

众人明了,拱手称赞道:“殿下真是仁德。”

太子心情很好地抬手,与朝臣们一道走上金銮殿。

谢周生渐渐落在后面,垂下的眼眸里是一片阴鸷之色。

今日朝会议的还是河套的战事。

李修赶到河套已经有一周了,战事还是呈胶着之态。

若是如此也罢了。

偏偏守军大将张猛与李修不合,李修刚到一周,他已八百里加急送来两封弹劾奏疏。

皇帝面色不虞,让朝臣们各抒己见。

朝臣们心中暗喜,趁机攻击。

“陛下,若是旁人臣不敢妄言其中是非,但这人是李修,臣就不得不言了。

李修在京中之时就蛮横专断,到了河套怕是更加无法无天,无视军情肆意刁难将军,这才气得将军八百里加急送来弹劾奏疏。”

“陛下,李修身负皇恩,却借此以为资本,肆意为难战前将军,其心可诛啊陛下。”

“陛下,此时前方吃紧,若再不对李修加以遏制,此战恐难胜利。”

“陛下,张将军忠肝义胆,莫要寒了将军的心啊。”

“……………”

皇帝脸色更加难看,看向太子:“太子,你说。”

太子出列道:“儿臣以为朝臣们有失偏颇,这些全是张猛的一面之词,如何就能认定是李修之过?”

有朝臣急道:“殿下宽仁,却也要看是对谁,李修嚣张跋扈,残忍暴戾,大家有目共睹,这样一个人不值得殿下维护啊。”

太子道:“陈侍郎误会了,本宫不是维护他,本宫是就事论事。”

又有一朝臣出列道:“殿下所言甚是,只是前方战事胶着,没有时间供我们查清事实真相,臣以为还是对李修降职斥责为好。”

众朝臣纷纷应声。

太子虽觉不妥,但朝中已是无人可用,阵前换将也是大忌,便也没再多说什么。

皇帝的心思跟太子差不多。

他忌惮武将,派李修过去河套一是安朝臣们的心,二也是监视。

打狗也要看主人。

张猛却因为一点小事八百里加急送信过来告状,实在让他恼火,却又因朝中无人,战事吃紧,只能依从大臣所言。

多数朝臣以为自己胜利,高呼万岁。

少数看清皇帝心思的,却是心惊胆战。

皇帝可是最恨被朝臣裹胁和武将高傲的。

今日之事,可全犯在他的忌讳上了。

一旦战事过后,恐怕又要有一场腥风血雨了。

………

太子忧心国事,下朝之后跟随在皇帝身边,大胆进言重用武将一事。

这一次皇帝并没有生怒,让太子举荐人选。

太子正要说话,内监进来禀报:“陛下,昌平公主求见。”

昌平公主是皇帝的第十女,已经出嫁。

皇帝对公主们并不上心,闻言皱眉道:“让她回去,朕没功夫见她。\"

太子劝道:“父皇,皇姐此时过来,定是有要紧事,还是见一见吧。”

皇帝脸色更加不好:“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御书房是什么地方,岂是她一介女流能来的!”

太子只得垂首告罪。

待他出来时,已过午时。

前面站着个挺直的身影。

“皇姐!”

太子一惊,连忙走过去道,“皇姐怎么还等在这里?”

昌平公主只着一身常服,发丝轻挽,秀美的面容上有些许疲惫。

她没答话,往御书房看看:“父皇还是不肯见我吗?”

太子点头宽慰道:“前朝事多,父皇焦头烂额,难免会忽视皇姐,皇姐莫要着急,过些时候再来请安便好。”

昌平公主点点头,知道也只能这样了。

两人一起往外走。

太子看着昌平公主略显单薄的身体,忍不住问道:“皇姐,到底是什么事,你要这么着急来寻父皇?”

“我想跟驸马和离。”

昌平公主没有避讳什么,直接说道。

她虽与太子不是一母所生,也不常见面,但他性情温善,这种事说与他知道也没什么。

太子闻言有些吃惊:“皇姐年前才与驸马成婚,这才过去几个月,怎么就………可是驸马不好?”

昌平公主点头,想说什么却是一言难尽,只道:“我实难与他过下去,若强行让我与他们陈氏在一起,不是他们死就是我亡!”

太子听她说得这样严重,不禁忧心:“皇姐既如此说,便该分开才好,只是此事该由母后处置,皇姐怎么不去寻母后?”

昌平公主脸上有疲惫之色:“说句冒犯的话,母后娘娘对此事也无能无力。我心里清楚,我这门亲事是父皇亲自指婚,我要跟驸马和离,就是伤陛下颜面。

母后娘娘疼我,必定会去寻父皇说这件事,到时父皇的怒火就会落到母后娘娘身上。

归根究底,此事要父皇同意,还不如我亲自来说,何必多牵扯一个人进来。”

她性情率直,说话便也直来直往:“此事我自会解决,太子不必为我在父皇那里说什么,快些去忙吧,我这便也要走了。”

太子只得应声,看着昌平公主离开。

心中叹气。

皇姐母妃去得早,虽被淑慧妃收养在膝下,但淑慧妃有三子一女,她是养女应当不怎么被重视。

好在她自立自强,并不自苦,在宫中之时过得也还不错。

却没想到成婚后却是不和。

他虽有心帮忙,却也是无能为力。

父皇不愿做的事情,劝说的人越多,他越反感。

只望父皇能怜惜皇姐,允她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