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山河劫 > 第37章 押解(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海的郊外秋雨霏霏,一群群士兵在泥水中走着。

他们穿皮鞋、布鞋、草鞋甚至光着脚,满身湿透,沮丧而疲惫,手里拎着各种武器,头上或者是钢盔、竹笠、草帽,或者什么都没有。

士兵们的长官有的大声吆喝,有的斥骂、抱怨,更多一声不吭忍受着街边百姓投来的目光。是呀,说好的胜利、国军回归呢?他们满心羞愧和愤懑,却无可奈何。

“陈长官,我去喊他们让路?”刘犇在身后问。

季同推开他递过来的雨衣摇摇头:“不必,弟兄们什么样,我就什么样。”他最后的声音有些哽咽,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泪水。

“瞧人家啊,这么年轻就当官,还有汽车坐。”

“走路、别看,说不定是哪家大帅的公子,你这辈子是别想啦!”

队伍里发出低声的议论,刘犇眉头一皱正要上前,被季同拦住了。这时一名守桥的军官被带过来,敬个礼说:“长官要过桥?这时候人多,不好办哩。”

季同将证件掏出来递过去:“我们刚刚从冯老总指挥部来,车上是拘押的汉奸和日谍要赶紧送回南京去……。”

“啥?有汉奸、日谍?”

“在哪里、在哪里?”

士兵们一听就骚动起来往这边迅速围拢。

“打死他个王八养的!杀了他!”

“奶奶的,因为这种东西死了多少兄弟啊,把他弄出来!”

“淹死他!不,烧死这杂种……!”

各种声音叫喊着把小小的车队围得水泄不通。守桥军官大惊失色,掏出手枪大喝:

“干什么、干什么?后退,不然开枪了!”说着拔出手枪朝天上打了三枪。然后就将枪口指着士兵们。

季同攥住他枪管往上一拉:“干什么?你的枪不是用来打日本,是打自家兄弟的么?”

说完看看安静下来的人群,转身开车门,踩着脚踏板让自己站高些,大声说:

“弟兄们,这车里确实是我们费尽心思抓到的汉奸和日谍,你们现在也完全可以把他们揪出来弄死。但只为发泄下是不是太便宜他们了?”

下面有几个声音同意:“是呵,太便宜。弄死他们容易得很!”

“我们要把他们带回去,让他们交代清楚罪行,把出卖弟兄们的来龙去脉问清楚,然后再公审他们。让汉奸的罪名坐实,让他们的名字遗臭万年!”

“好啊!”下面鼓起掌来。

“请弟兄们让让路,并且帮我们警戒下,防止有坏人搞杀人灭口的把戏。有劳了!”季同说完朝周围拱手。

“来、来,咱们给小长官让路!”有几个老兵吆喝着让大家退后,人们让出道路来让押送车辆先过。守桥的军官已经把手枪放回枪套,佩服地敬个礼,然后指挥车辆过桥。

车里,副驾驶座上的刘犇松口气,竖起拇指说:“不错、不错,我都紧张死了!”

季同勉强笑笑,心里却沉甸甸地。

就在收网前几天,总司令到陆大演讲时宪兵发现有不明身份的人混进校园,搜捕中这些人乘坐黄秘书的汽车企图逃走被拦下。

虽然那司机声称自己是被劫持的,但他显然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当发现咖啡馆里有生面孔出现,黄秘书的司机就不敢再来了,改个把戏将情报放进烟嘴,然后塞在玄武湖边某棵大柳树的树洞里。

谷修文掐好他们放和取之间的间隙时间,派人取出情报拍照,然后由季同仿着日方的笔迹写了回信放进树洞。

那信上表示要对有功人员进行表彰并宣布皇军进城之后对各人新的任命,要求大家在某天夜里集中。

结果那天晚上宪兵和特务涌进黄秘书在紫金山的别墅,共带走七十多在场人员。

然后从黄秘书这个小集团陆陆续续的交代中,又挖出来数十人,其中包括十几个在军中的将校,包括季同这次抓捕的疑犯。

那个司机也没能逃走,他在设法逃脱的途中被化装成遛弯情侣的军统特务打昏并塞进汽车。

还是晚了,太晚了!季同咬着牙想,也许再早点收网可以让前线少死很多人?但是他冷静下来就明白,这不是什么时候抓捕黄某的问题。

仅仅从黄秘书这条线就挖出上百汉奸和间谍,日本方面绝不会只有这一条线的,政府里那么多亲日分子,怎么抓得完?

日本人几十年间培养的亲日分子数目绝对不少,这些人甚至两代人都是舔着人家赏的蜜糖成长、发迹的。

而且这些有条件去日本,或者和日本人接触并有亲近感的家庭绝大多数都是比较有钱的阶层,他们现在也是南京统治政权的生存基础与核心。

这样一个政权,要做到视日本为敌,完全割裂这种亲近感并保持距离几乎是不可能的。

季同现在理解了,大哥当初为什么不让家里和日本人做买卖、交往,甚至要对二哥做出差点逐出本族的严厉处分,也理解了他说的“打铁要自身硬”这句话。

贪恋荣华富贵,贪慕虚荣、趋炎附势,又或者自卑、自轻的人或家庭,面对更好的条件和环境时容易被吸引、拉拢或腐蚀。

季同觉得黄氏父子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们不缺钱和物质,过着比绝大多数国人更好的优越生活,却依然要拜倒在日本人脚下。

为什么?因为他们两代人就学于日本,看到、听到的都是日本作为列强之一的强横与霸蛮,他们羡慕这一切,相信日本的强大并盲目崇拜之。

在心里季同暗暗将他们与自己做个比较:

黄家父子是以到日本留学为荣耀,将它视作进身上行的阶梯,以为非日本这剂药不能治好中国;

而自己留学日本恰恰是要去发现日本强大的原因并探究其弱点,认为了解日本才能击败这个对手,换来中国的强大复兴。

扭脸看车窗外那些低着头、愤懑地冒雨朝着集结地撤退的官兵们,季同心中陡然升起信心。

开战前对结果的担心是徒劳的,他那时甚至想过战端一开中国军队很可能在飞机、装甲车和舰炮的攻击下狼狈逃走。

然而三个月了,虽然战损惊人,却没有那支师团把脊背给自己的敌人看。这支队伍还是能够信任的。

他想起窑洞里那句铿锵有力的话:我们可能丢城、可能失地,打赢战争倚靠的不是国际外力而是自己,那叫做人民的力量!